宫颈癌ⅡB期是指肿瘤已侵犯阴道上段或宫旁组织但未达骨盆壁的局部进展期。宫颈癌分期主要依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扩散范围,ⅡB期属于FIGO分期中的中晚期阶段,主要有肿瘤突破宫颈基质层、阴道浸润限于上1/3、宫旁组织受累但未固定于骨盆壁等特征。
1、肿瘤突破基质层宫颈上皮层与基质层之间的基底膜被癌细胞穿透,病理检查可见间质浸润深度超过5毫米。此时癌细胞已具备更强的侵袭性,可能通过淋巴管向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等区域转移。患者常见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增多等症状,需通过宫颈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确认浸润范围。
2、阴道上段受累肿瘤向下浸润阴道壁但未超过阴道上1/3段,阴道镜检查可见病灶呈菜花状或溃疡型改变。由于阴道穹窿部淋巴回流丰富,此阶段发生淋巴结转移概率显著升高。典型表现为性交后出血、血性白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
3、宫旁组织浸润癌细胞向宫颈两侧宫旁软组织扩散,但未延伸至骨盆壁。盆腔检查可触及宫旁增厚或条索状硬结,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宫旁浸润程度。该阶段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部分患者出现下腹隐痛或排尿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4、淋巴结转移风险约30%-40%的ⅡB期患者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常见于闭孔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若发生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将下降约20%,治疗方案需同步放化疗联合后装治疗。
5、治疗方式选择主要采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外照射联合顺铂类化疗药物可提高疗效。部分中心开展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探索性治疗,但需严格评估肿瘤退缩情况。放疗范围需覆盖原发灶、宫旁及盆腔淋巴引流区,总剂量通常需达到80Gy以上。
ⅡB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需定期随访,每3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每年完成盆腔磁共振复查。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含铁食物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坚持盆底肌训练,同时注意心理疏导以缓解治疗带来的焦虑情绪。出现下肢水肿或排尿异常时应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