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常见的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面部表情不对称、视力障碍、平衡失调等。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症状表现与受损脑区密切相关,需立即就医干预。
1、突发性单侧肢体无力运动皮层或传导通路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一侧上肢或下肢突然无力、麻木,表现为持物不稳、行走拖步。缺血性中风常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出血性中风多与基底节区血管破裂相关。需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病因,急性期可选用阿替普酶、丁苯酞等药物。
2、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听懂但表达困难;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表现为答非所问。部分患者出现构音障碍,与延髓或小脑缺血有关。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联合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药物有助于功能恢复。
3、面部表情不对称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下半面部肌肉瘫痪,患者鼓腮漏气但能皱眉,常见于内囊后肢梗死。需与周围性面瘫鉴别,后者由面神经核或神经干损伤引起。急性期可应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配合面部肌肉电刺激治疗。
4、视力障碍枕叶梗死导致同向偏盲,患者对侧视野缺损但常不自知。后循环缺血可能引起复视、眼球震颤,与脑干动眼神经核受损相关。需排查椎基底动脉狭窄,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可辅助视功能恢复。
5、平衡失调小脑或前庭系统受累时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蹒跚、指鼻不准。脑干梗死可能伴随眩晕、呕吐,需与耳源性眩晕鉴别。康复期应进行平衡训练,药物可选倍他司汀改善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促进神经修复。
中风患者需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康复期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言语障碍者可通过看图说话等方式刺激语言中枢。家属应协助预防跌倒、误吸等并发症,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立即返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