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脱皮通常不是好现象,属于疾病活动期的典型表现。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脱皮可能由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炎症反应加剧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控制病情。
银屑病脱皮是表皮细胞更新周期缩短的结果。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分化到脱落约需28天,而银屑病患者该周期可缩短至3-4天。异常增殖的角质细胞堆积形成鳞屑,伴随真皮层血管扩张和免疫细胞浸润,导致红斑基础上出现银白色脱屑。此时需通过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维生素D3衍生物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抑制炎症反应。
少数情况下脱皮可能提示治疗反应。部分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或光疗后,皮损消退过程中会出现暂时性脱屑,这属于皮损修复的表现。但需与疾病活动期脱皮鉴别,前者通常伴随红斑减轻、瘙痒缓解等改善迹象。若脱皮持续加重或伴随新发皮损,仍需考虑病情未控制。
银屑病患者日常应避免搔抓脱皮部位,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可选用含尿素或水杨酸的温和保湿剂软化角质。饮食上注意限制酒精及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复发。建议定期皮肤科随访,根据皮损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