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异物可通过轻柔冲洗、吸引器取出、耳钩取出、耳内镜辅助取出、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耳道异物通常由不当掏耳、外伤、耳垢堆积、昆虫进入、儿童误塞等原因引起。
1、轻柔冲洗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进行耳道冲洗,适用于质地较软的耳垢或异物。操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冲洗器头端置于耳道口而非深处。冲洗后需检查异物是否完全排出,避免残留导致感染。该方法不适用于尖锐异物或鼓膜穿孔者。
2、吸引器取出耳科专用吸引器通过负压吸附取出较小异物,适用于球形光滑物体如塑料珠。操作时需保持吸引头与异物表面完全接触,负压控制在安全范围。该方法对耳道黏膜损伤较小,但可能因吸附力不足导致取出失败。
3、耳钩取出耳科直角钩可用于钩取片状或块状异物,如纸片、硬质耳垢。操作时需在直视下将钩端绕过异物边缘向外轻拉,避免暴力操作损伤鼓膜。该方法需要操作者具备熟练技术,不配合的儿童患者需镇静后实施。
4、耳内镜辅助取出对于位置较深的异物,可采用耳内镜放大视野辅助操作。内镜能清晰显示异物与鼓膜的距离,减少操作盲区。该方法可配合显微器械进行精细操作,特别适合植物性异物或昆虫残体等复杂情况。
5、手术取出当异物嵌入耳道深部或并发严重感染时,需在全麻下行耳道成形术取出。手术可完整清除异物及周围炎性组织,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耳道狭窄。术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掏耳,儿童需在监护下玩耍防止异物入耳。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预防进水,耳道潮湿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干燥。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尝试危险方法取出异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耳道自洁功能,减少耳垢异常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