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误吞入肚后若无明显不适通常可自行排出,但出现腹痛、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枣核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症状、调整饮食、内镜取出、外科手术、预防教育。
1、观察症状枣核表面光滑且体积较小时,多数可通过胃肠蠕动随粪便排出。需密切观察72小时内是否出现腹部持续性绞痛、肛门出血或排便困难。儿童误吞需家长每日检查粪便,确认枣核是否排出。期间禁止使用泻药或催吐,避免加重肠道损伤。
2、调整饮食误吞后48小时内建议进食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帮助包裹枣核并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以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带碎骨的食物。若出现轻微腹胀,可暂时改为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减轻胃肠负担。
3、内镜取出当枣核卡在食管或胃部并引发胸骨后疼痛时,需通过胃镜紧急取出。胃镜检查能明确枣核位置及是否造成黏膜划伤,适用于枣核长度超过3厘米或呈尖锐三角形的情况。操作前需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进食低温流质食物。
4、外科手术枣核导致肠穿孔时表现为剧烈腹痛伴发热,需急诊剖腹手术。常见于枣核刺穿回盲部或直肠,手术需清除腹腔感染灶并修补肠壁。术后需禁食3-5天,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支持。
5、预防教育幼儿及老年人进食枣类食品前应去核,咀嚼功能较差者可选择去核枣泥。烹饪时可将红枣划开便于挑核,避免边进食边说话或奔跑。医疗机构需加强食源性异物防护宣传,特别针对有认知障碍的特殊人群。
误吞枣核后两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肠道划伤,每日记录排便情况。可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火龙果辅助肠道蠕动。若出现持续低热或排便习惯改变,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进行腹部X光检查。儿童误吞后家长需将玩具、纽扣等小物件收纳至安全位置,降低再次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