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属于皮肤病的范畴,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红斑并伴有瘙痒。荨麻疹的病因主要有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异常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多数患者通过抗组胺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或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食物过敏部分患者因摄入海鲜、坚果等致敏食物诱发荨麻疹。这类患者需记录饮食日记,明确过敏原后严格规避。急性发作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瘙痒,日常建议选择低组胺饮食如大米、苹果等,烹饪方式以清蒸为主。
2、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引起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用药后出现皮肤风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抗过敏治疗。慢性病患者更换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
3、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常作为诱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相关。除规范使用左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外,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症状。
4、物理刺激寒冷、日光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这类患者需做好防护,寒冷性荨麻疹需穿戴保暖衣物,日光性荨麻疹应使用物理防晒霜。症状严重时可短期服用依巴斯汀改善血管渗出。
5、自身免疫异常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抗IgE受体抗体。除常规使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外,建议检测甲状腺抗体等自身免疫指标。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时需风湿免疫科协同治疗。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搔抓损伤皮肤屏障。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减少沐浴露使用频率。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急性发作期可冷敷患处缓解瘙痒,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慢性患者建议每三个月复查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者需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