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打骨质疏松针需注意注射前后的护理、药物选择和生活方式调整。骨质疏松针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改善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注射前需评估肝肾功能,注射后注意局部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
1、注射前评估:在进行骨质疏松针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肝肾功能检查、血钙和磷水平检测,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接受治疗。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或调整剂量。
2、药物选择:常用的骨质疏松针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和单克隆抗体如地诺单抗。双膦酸盐类药物需空腹服用,避免与钙剂同服;地诺单抗需皮下注射,每6个月一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
3、注射后护理: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或发热,通常在几天内自行缓解。注射部位需保持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按摩,以减少不适感。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低钙血症或下颌骨坏死,需及时就医。
4、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骨质疏松针治疗期间,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促进骨健康。每日钙摄入量建议为1000-1200毫克,维生素D为800-1000国际单位。可通过饮食如牛奶、豆制品或补充剂获取。
5、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乳制品、鱼类、绿叶蔬菜。减少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影响钙吸收。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6、运动习惯:规律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推荐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抗阻训练如举重、瑜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不动。
打骨质疏松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全面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降低骨折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骨密度和血钙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