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控制情绪、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等方式保养。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腺体减少的慢性炎症,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免疫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等,避免辛辣、过冷过热或腌制食品。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胃酸分泌不足者可适当食用酸性食物刺激胃液分泌,但需避免空腹食用柑橘类水果。
2、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餐时间固定,晚餐与睡眠间隔3小时以上。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夜间反流严重者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
3、控制情绪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黏膜损伤,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避免情绪波动诱发胃部不适症状。
4、适度运动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运动中如出现胃痛应立即停止。合并贫血患者需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调整运动强度。
5、定期复查每6-12个月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监测黏膜变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出现消瘦、黑便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胃黏膜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严格戒烟限酒,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但不可自行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日常注意腹部保暖,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以识别个体化诱因。合并贫血时应增加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