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不一定会导致耳聋,具体是否影响听力取决于穿孔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耳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伤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鼓膜是分隔外耳道与中耳的一层薄膜,具有传导声音和保护中耳结构的作用。当鼓膜出现小穿孔且未合并感染时,声音仍可通过残余鼓膜及听骨链传导,听力损失往往较轻。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耳闷或耳鸣,穿孔边缘干燥无炎症时甚至可能无明显症状。这种情况下穿孔有较高概率自行愈合,期间避免耳道进水、用力擤鼻等行为即可。
若穿孔面积较大或位于鼓膜紧张部中央区域,声波传导效率会明显下降,可能导致中度传导性耳聋。合并化脓性中耳炎时,炎性分泌物会进一步阻碍声音传导,并可能破坏听小骨链,此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穿孔长期不愈超过三个月或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行鼓膜修补术以恢复听力。极少数情况下,穿孔伴随内耳损伤会出现混合性耳聋,需通过听力检查明确损伤部位。
耳膜穿孔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潜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不要自行掏耳或向耳内滴药,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耳痛、流脓或听力明显下降,须立即就诊耳鼻喉科,通过耳镜和纯音测听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