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和提供心理支持。脑出血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护理的重点是减少脑部压力、促进康复和预防二次出血。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脑出血患者需要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尤其是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或氨氯地平,确保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导致呼吸道阻塞,护理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或气管插管。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气支持,确保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
3、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鼓励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或胃管喂养,确保营养摄入。
4、提供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鼓励其表达情感,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介入。家属的陪伴和鼓励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共同参与康复训练。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通过密切监测、预防并发症和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二次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康复师和家属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