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需注意控制病因进展、定期监测并发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肝毒性物质、保持适度活动。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需通过综合管理延缓病情发展。
1、病因控制酒精性肝硬化须严格戒酒,每日酒精摄入量降为零。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硬化需通过减重、控制血糖血脂等措施改善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需长期服用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病需针对性驱铁或驱铜治疗。
2、并发症监测每3-6个月需进行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肝癌。出现嗜睡或行为异常时需立即检测血氨水平预防肝性脑病。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可早期发现脾功能亢进。定期胃镜检查能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双下肢水肿加重或腹围突然增大提示可能出现腹水。
3、饮食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出现肝性脑病前兆时需暂时限制蛋白质。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2克,避免腌制食品。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60%以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维生素K缺乏者可增加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摄入。
4、规避肝毒物避免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解热镇痛药。中药何首乌、土三七等具有明确肝毒性须禁用。发霉花生、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加速肝癌发生。接触有机溶剂或化学毒物时应做好职业防护。过量铁剂补充可能加重肝纤维化进程。
5、适度活动代偿期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失代偿期应以床边活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消化道出血。腹水患者可通过呼吸训练改善膈肌运动。肌肉减少症患者需进行抗阻训练预防跌倒。运动时出现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肝硬化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可参加肝病互助小组缓解焦虑。家属应学习肝性脑病早期识别方法,家中备好乳果糖等应急药物。所有治疗决策需与主治医师充分沟通,避免听信偏方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