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长期不良姿势、腰部劳损、椎间盘退变、外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2-3天,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仰卧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20-30分钟;低频脉冲电疗能缓解肌肉痉挛;超声波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10-15次为一个疗程。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能改善肌肉紧张;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促进神经修复。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康复训练:
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训练。水中运动能减轻腰椎负荷,推荐蛙泳和水中行走。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拉伸和剧烈扭转动作。
5、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定时起身活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戒烟以防影响椎间盘血供;搬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用腿部发力。
日常应注意加强腰背肌锻炼,推荐游泳、慢跑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举重等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适当补充胶原蛋白。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保持脊柱自然曲度。工作中使用升降桌调节坐站姿势,驾驶时在腰部放置支撑垫。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