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宫不完全等同于人工流产,但人工流产手术中常包含刮宫操作。刮宫主要有诊断性刮宫、治疗性刮宫、人工流产刮宫三种类型,其操作目的、适用场景及风险程度存在差异。
1、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主要用于妇科疾病检查,如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等。医生通过刮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操作范围局限且创伤较小。该过程无须麻醉,术后恢复较快,与人工流产的妊娠终止性质有本质区别。
2、治疗性刮宫治疗性刮宫针对不全流产、葡萄胎等病理情况,通过清除宫腔残留组织达到治疗目的。虽然操作方式与人工流产相似,但前者属于疾病治疗范畴,后者是主动终止妊娠的计划生育措施。治疗性刮宫后需监测HCG水平变化,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3、人工流产刮宫人工流产中的刮宫术是终止妊娠的直接手段,需完全清除胚胎及蜕膜组织。相比其他类型刮宫,其操作范围更广,可能增加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风险。药物流产失败后的补救性刮宫,因胚胎组织机化会增加手术难度。
4、操作器械差异诊断性刮宫多使用细小的内膜活检器,而人工流产需用较大号的吸管或刮匙。现代无痛人流常采用可视吸引系统,能精准定位妊娠组织,减少盲刮带来的内膜损伤。特殊材质的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可降低感染风险。
5、术后管理重点人工流产术后需重点关注避孕指导与生殖功能恢复,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他刮宫类型则根据原发病因处理,如内分泌调节或肿瘤随访。所有刮宫操作后都应禁止盆浴及性生活至少两周,观察出血量与腹痛情况。
刮宫术后建议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返院复查。有生育需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划再次妊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