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可以用酒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和手脚心等部位。酒精蒸发能帮助散热,但需避开眼周、会阴及破损皮肤。婴幼儿、酒精过敏者及皮肤敏感人群应慎用。
额头血管丰富且贴近体表,酒精擦拭可加速热量散发。操作时用棉球蘸取稀释后的酒精,沿发际线向太阳穴方向轻拭,重复进行可增强降温效果。颈部有大血管通过,酒精擦拭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注意避开甲状腺区域。腋窝汗腺密集且皮肤褶皱多,散热效率高,但酒精可能刺激敏感皮肤,擦拭后需保持干燥。
腹股沟靠近股动脉,是有效的物理降温部位,但该处皮肤薄嫩,酒精浓度过高易引发接触性皮炎。手脚心分布大量毛细血管,酒精擦拭能促进末梢循环散热,但糖尿病患者等周围神经病变人群需谨慎。酒精挥发可能导致寒战反应,体表温度骤降可能引起代偿性体温升高,持续高热时应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期间应监测体温变化,每半小时复测一次。避免直接用工业酒精或高浓度酒精,建议用25%-30%医用酒精与温水1:1稀释。擦拭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三岁以下儿童优先采用温水擦浴,孕妇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酒精降温。持续发热超过三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排查感染性发热等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