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般无须刻意掏耳屎,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若耳屎过多影响听力或引发不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具有保护耳道皮肤、阻挡异物和抑制细菌的作用。婴儿耳道狭窄娇嫩,家长自行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甚至将耳屎推向深处形成耵聍栓塞。多数情况下,婴儿咀嚼、啼哭等动作可促进耳屎自然排出,洗澡后用棉球轻轻擦拭耳廓即可。
当耳屎堆积形成硬块导致耳痛、抓耳、对声音反应迟钝时,需由儿科或耳鼻喉科医生处理。医生可能使用生理盐水软化冲洗,或用专业工具取出。早产儿、外耳道炎症患儿需更谨慎,避免操作引发感染。若发现耳屎呈脓性、带血或伴随发热,应立即就医排除中耳炎等疾病。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用棉签、发卡等物品深入婴儿耳道,洗澡时防止进水。定期观察耳廓清洁度即可,无须频繁清理耳道。若发现耳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异味或婴儿持续哭闹挠耳,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而非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