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通常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也可能由视网膜色素变性、锌缺乏、先天性遗传因素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引起。维生素A是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关键成分,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
1、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是夜盲症最常见的原因。视黄醛是视网膜杆细胞中感光色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A不足会影响视紫红质的再生。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等食物富含维生素A,深色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可能出现角膜干燥甚至溃疡。
2、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属于遗传性眼病,表现为进行性夜盲和视野缩小。该病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逐渐退化。早期表现为夜盲,后期可能出现管状视野甚至失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补充维生素A可能延缓病程进展。
3、锌缺乏锌参与维生素A代谢和转运过程,缺锌会影响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锌缺乏常见于长期素食者、胃肠吸收障碍患者。牡蛎、红肉、坚果等食物含锌丰富。锌缺乏还可能伴随味觉减退、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
4、先天性遗传因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是一种非进展性遗传疾病,出生时即存在夜间视力障碍。该病与视网膜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突变有关,白昼视力通常正常。部分类型可能伴随近视或眼球震颤,但视力损害一般不随年龄加重。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晚期可能出现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早期可表现为夜视力下降。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眼底检查是预防关键。激光治疗和抗VEGF药物可用于进展期病例。
预防夜盲症需保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和深色蔬菜。长期素食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出现持续夜盲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导致中毒。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可能有助于延缓视网膜变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