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可能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
1、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或过敏食物可能导致腹泻。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通常症状较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缓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有助于恢复。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病毒性腹泻可能伴随呕吐、发热,具有传染性。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3、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腹泻,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细菌性腹泻需就医进行粪便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4、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这类腹泻与精神压力、肠道敏感有关,可通过调节饮食、缓解压力改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
5、药物副作用抗生素、泻药等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药物相关性腹泻通常在停药后缓解,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宜清淡,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出现血便、高热或严重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未煮熟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