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脓肿通常由阑尾炎继发感染引起,主要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阑尾脓肿可能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引流干预。
1、阑尾管腔阻塞粪石、淋巴滤泡增生或异物可能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使分泌物滞留并引发细菌繁殖。这种情况常伴随右下腹持续性胀痛,可能逐渐加重。早期可通过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若进展为化脓性阑尾炎则需手术切除。
2、细菌感染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病原体侵入阑尾壁层,导致局部化脓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增多。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奥硝唑注射液,脓肿形成后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3、胃肠功能紊乱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增加阑尾感染概率。这类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史,疼痛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隐痛。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
4、血管供血不足阑尾系膜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可导致局部缺血坏死,继发细菌感染。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脱水状态,疼痛特点为突发性剧痛。需紧急手术处理,术前可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预防败血症。
5、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严重阑尾感染。这类脓肿往往进展迅速,可能伴寒战、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需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预防阑尾脓肿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过度劳累。出现持续右下腹痛时应禁食禁水,及时就医排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以促进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