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尿路感染常见症状有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血尿、发热、食欲减退等。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憋尿习惯、卫生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
1、排尿疼痛患儿排尿时可能出现哭闹或抗拒行为,因尿道黏膜受炎症刺激产生灼热感。婴幼儿无法语言表达时,可能表现为排尿前烦躁不安。这种情况多与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有关,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
2、尿频尿急患儿可能出现排尿次数显著增多但单次尿量减少,甚至出现尿湿裤子现象。膀胱三角区受炎症刺激导致储尿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需与糖尿病、神经性尿频等疾病鉴别。护理时应避免责备孩子,及时更换吸水棉质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3、尿液异常感染可能导致尿液呈现浑浊、有絮状物或淡红色血尿,部分伴有异味。这与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和炎性渗出物有关。家长收集晨起中段尿送检时,需注意清洁患儿外阴避免污染样本。反复出现血尿需排查胡桃夹综合征等特殊情况。
4、发热症状约三成患儿会出现38摄氏度以上发热,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奶、嗜睡。发热提示感染可能已累及上尿路,需警惕急性肾盂肾炎。此时应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伤肾的退热药。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5、全身症状部分患儿伴随呕吐、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非特异性表现,与炎症反应和毒素吸收有关。新生儿尿路感染可能仅表现为黄疸加重或体温不升。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婴幼儿,尿常规应作为必查项目。长期反复感染可能影响肾功能,需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排查畸形。
预防幼儿尿路感染需注意每日清洗外阴并从前向后擦拭,避免穿开裆裤直接接触污染环境。鼓励孩子每2-3小时排尿一次,不要刻意憋尿。饮食上可适量增加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但不宜过量以防刺激胃肠。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复查尿常规直至指标正常。对于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