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疱疹和溃疡。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1、病因与传播疱疹性咽颊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复制,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形成特征性疱疹。夏秋季节高发,托幼机构易出现聚集性病例。
2、典型症状患儿突发高热可达40摄氏度,伴随咽痛拒食。口腔检查可见咽峡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破溃形成溃疡。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但通常不出现手足皮疹。
3、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咽部体征。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查。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龈炎等疾病鉴别,后者疱疹多分布在唇舌等口腔前部。
4、治疗措施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局部药物缓解症状。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重症病例需住院观察。
5、预防护理患病期间应隔离休息,加强口腔护理。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接触患儿后需严格洗手,玩具餐具应消毒。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预防重在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患儿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适量饮用菊花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毒饮品。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蒸蛋羹、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每日检查口腔黏膜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