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阑尾炎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阑尾管腔阻塞阑尾管腔阻塞是阑尾炎最常见的诱因,可能与阑尾扭曲、寄生虫侵入、异物存留等因素有关。管腔阻塞后分泌物滞留导致内压升高,影响血液供应,引发黏膜损伤和细菌繁殖。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脐周隐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确诊后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严重时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细菌感染肠道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侵入阑尾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在阑尾黏膜定植并释放毒素,导致局部化脓性炎症。这类患者常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全身反应。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奥硝唑分散片进行抗感染治疗,若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则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3、胃肠功能紊乱长期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可能引发胃肠蠕动异常,导致阑尾排空障碍。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过多会加重肠道黏膜充血,进一步促进炎症发展。这类患者往往伴随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急性发作期需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低渣流食,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4、淋巴滤泡增生青少年因免疫系统活跃更易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约占儿童阑尾炎病例的主要病因。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可能诱发回盲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导致阑尾管腔狭窄。患儿多表现为突发性腹痛伴食欲减退,家长需警惕其拒绝行走或蜷缩体位。治疗需根据年龄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儿童适用剂型,必要时行小儿单孔腹腔镜手术。
5、粪石嵌顿便秘患者肠道内形成的坚硬粪块可能掉入阑尾腔造成机械性梗阻。粪石压迫黏膜导致缺血坏死,同时携带大量细菌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这类患者疼痛程度通常较剧烈,体检可见麦氏点明显压痛反跳痛。确诊后应避免使用泻药,可考虑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多数需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清除粪石。
预防阑尾炎需保持规律饮食结构,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促进肠道蠕动。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排查。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活动,两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有助于监测恢复情况,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患者建议尽早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