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从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主要与病理类型、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有关。
慢性肾炎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的患者,肾功能可长期保持稳定,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达30年以上。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常用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血肌酐,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预防感染和脱水等加重肾损伤的因素。
若进展至慢性肾脏病3-4期,生存期可能缩短至10-15年。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需加强贫血纠正和钙磷代谢管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碳酸钙片等药物。严格控制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必要时开始低剂量透析准备。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需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或肾移植阶段,5年生存率在50-60%左右,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各具优势,肾移植后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慢性肾炎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疾病管理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但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