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血友病患者出现尿血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需及时就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尿血可能是泌尿系统出血的表现,常见于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1、凝血功能障碍是血友病患者尿血的主要原因。血友病患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或Ⅸ,血液凝固能力下降,轻微的外伤或自发性出血都可能导致泌尿系统出血。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的血管破裂后,血液会随尿液排出,形成尿血。
2、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引发尿血。血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感染会导致局部血管充血、水肿,严重时可能引起出血。
3、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也是尿血的潜在原因。结石摩擦尿路黏膜或肿瘤侵蚀血管,均可能导致出血。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差,出血风险更高。
治疗方面,首先需明确尿血的具体原因。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尿血,可通过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或新鲜冰冻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帮助止血。对于泌尿系统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注意多喝水以促进排尿。若为结石或肿瘤引起的尿血,需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预防尿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友病的病情。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因子水平,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保持泌尿系统健康。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等,有助于促进凝血。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血友病患者出现尿血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通过补充凝血因子、控制感染或处理结石、肿瘤等措施,可有效缓解尿血症状。同时,患者需加强日常护理,预防出血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