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完全阻塞性黄疸需要通过手术、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来解除胆道阻塞,病因多为胆道结石、肿瘤或炎症。治疗目的是恢复胆汁流动,缓解黄疸。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手术如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肿瘤需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炎症性阻塞可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控制感染。
1、胆道结石是导致完全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结石嵌顿在胆总管或肝内胆管,阻碍胆汁排出。ERCP是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将结石取出或放入支架。对于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胆囊切除术。术后需注意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促进胆汁排泄。
2、胆道肿瘤如胆管癌或壶腹癌也会引起完全阻塞性黄疸。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包括Whipple手术或胆管切除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支架植入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缓解症状。放疗和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胸肉、豆腐。
3、胆道炎症如急性胆管炎或慢性胆管炎可导致胆管狭窄或阻塞。治疗以控制感染和缓解炎症为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是常用药物。对于慢性炎症引起的胆管狭窄,可进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患者应注意休息和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恢复。
4、先天性胆道畸形如胆道闭锁也会引起完全阻塞性黄疸,多见于新生儿。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可重建胆道,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人工喂养时选择富含中链脂肪酸的配方奶,有助于脂肪吸收。
完全阻塞性黄疸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于不明原因的黄疸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