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病人的尿液通常呈深黄色或浓茶色,严重时可呈酱油色。阻塞性黄疸主要由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并经尿液排出所致。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颜色深浅与饮水量及尿胆原含量有关。当发生胆道梗阻时,胆汁无法顺利排入肠道,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并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由于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物质,可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使尿色逐渐加深。轻度梗阻时尿液呈现深黄色,类似浓茶;随着梗阻程度加重,尿中胆红素浓度持续升高,颜色可发展为棕褐色甚至酱油色。这种颜色变化往往伴随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等典型表现。尿液颜色变化程度与胆道梗阻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但需注意某些药物、食物或溶血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尿色改变。
建议阻塞性黄疸患者每日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记录尿量及伴随症状。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尿液,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减少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摄入。若发现尿液颜色持续加深或出现皮肤瘙痒、腹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必要时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