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拆线的伤口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定期消毒、观察愈合情况、合理饮食。拆线后伤口处于愈合关键期,正确护理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并促进组织修复。
1、保持清洁干燥拆线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未完全闭合的针眼渗入细菌。日常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出汗或污染后及时更换。洗澡时使用防水敷贴保护,沐浴后立即擦干周围皮肤。若敷料被浸湿或脱落,需用碘伏消毒后重新包扎。
2、避免剧烈活动伤口周围组织在拆线后仍较脆弱,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裂开。上肢伤口应减少提重物、举高动作,下肢伤口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跑步。腹部伤口咳嗽时用手按压保护,关节部位伤口需限制大幅度弯曲。一般需限制活动1-2周直至痂皮形成。
3、定期消毒处理每日用医用棉签蘸取0.5%碘伏溶液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范围超过敷料边缘2厘米。消毒后自然晾干,无须用力擦拭。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需薄涂于伤口表面再覆盖纱布。消毒频率通常为每日1-2次,持续至痂皮完全脱落。
4、观察愈合情况正常愈合表现为轻微发红、无渗液,痂皮呈黑褐色且边缘无隆起。如出现持续刺痛、红肿扩散、黄色脓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线结反应表现为局部硬结伴瘙痒,可热敷缓解。愈合不良时需就医进行清创或二次缝合。
5、合理饮食支持每日摄入60-80克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胶原合成,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西蓝花增强毛细血管韧性。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引发瘙痒,避免饮酒影响药物代谢。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高血压患者减少盐分摄入。
拆线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泡温泉等长时间浸水活动,防晒可预防色素沉着。瘙痒时禁止抓挠,可用冷毛巾按压缓解。术后3个月内在伤口处涂抹硅酮凝胶可减少瘢痕增生。如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出血、剧烈疼痛或缝线残留,应及时至普外科或整形外科复查。定期随访有助于医生评估深层组织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