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踝骨折拆线后伤口通常呈现为线性愈合痕迹,表面可能有轻微红肿或结痂,周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肤色。伤口愈合情况主要与术后护理、个人体质及感染控制等因素有关。
拆线后初期伤口可能遗留细小红褐色线状瘢痕,触摸时有轻微硬结感,这是肉芽组织增生的正常表现。伤口边缘皮肤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呈现淡褐色或粉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淡化。部分患者可能观察到少量淡黄色渗液,此为组织修复过程中的正常分泌物,无须过度处理。术后2-3周内伤口区域可能伴随轻度瘙痒,提示表皮细胞再生活跃,应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若伤口出现持续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或开裂现象,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愈合不良。异常情况包括伤口边缘发白隆起、皮下波动感明显、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出现延迟愈合,表现为拆线后超过两周仍有明显创面渗出。此类情况需警惕骨髓炎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和影像学检查。
拆线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袜和鞋具,减少局部摩擦压迫。术后4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可遵医嘱进行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若发现伤口异常渗血、流脓或疼痛加剧,应立即返院复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