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尿常规异常、尿培养阳性、影像学显示肾脏结构改变等。
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尿、脓尿或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见蛋白尿。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管型,对诊断具有特异性。尿pH值常偏碱性,与尿素分解细菌感染有关。该检查需清洁中段尿标本,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2、尿细菌培养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关键指标,要求清洁中段尿细菌计数≥10⁵CFU/ml。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已使用抗生素者可能出现假阴性,需停药3天后复查。反复培养同种细菌更有诊断价值。
3、肾功能评估通过血肌酐、尿素氮检测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功能检查可发现尿浓缩功能障碍、肾性糖尿等异常。这些指标可反映疾病进展程度,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4、影像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或CT尿路造影可见肾脏萎缩、肾盂肾盏变形等特征性改变。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大小不对称、皮质变薄等结构异常。影像学改变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异常。
5、病理活检肾活检可见肾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改变,但因有创性仅用于疑难病例。活检结果需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确诊慢性肾盂肾炎需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等。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女性应注意会阴清洁。出现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