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炎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尿培养检查、膀胱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血液检查等方式确诊。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膀胱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患者尿液中通常可见白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红细胞或蛋白尿。该检查具有快速、无创的特点,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尿培养检查尿培养检查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指导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清洁中段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若每毫升尿液中细菌数超过10万CFU可确诊为细菌性膀胱炎。该检查需要48-72小时培养时间,是确诊感染性膀胱炎的金标准。
3、膀胱超声检查膀胱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及是否存在结石等异常情况。急性膀胱炎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壁增厚、毛糙等改变,慢性膀胱炎可能伴随膀胱容量减少。该检查无辐射、无痛苦,能有效排除膀胱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
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情况,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检查可见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点或溃疡。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细菌性膀胱炎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改变。该检查对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和鉴别全身性疾病有辅助价值,尤其适用于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
确诊膀胱炎后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注意会阴清洁。急性期应避免性生活,规律排尿不要憋尿。反复发作患者可记录排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治疗期间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肾盂肾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