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坠积性肺炎是由于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导致肺部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进而引发感染的一种肺炎类型。常见原因包括长期卧床、呼吸肌无力、慢性疾病等。治疗需结合体位引流、药物治疗和呼吸训练。
1、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是坠积性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卧床时间过长会导致肺部血液循环减慢,分泌物在肺底部积聚,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老年人、术后患者或瘫痪患者,因活动能力受限,更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建议定期翻身、改变体位,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和分泌物排出。
2、呼吸肌无力
呼吸肌无力常见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呼吸机的人群。呼吸肌功能下降会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无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感染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增强呼吸肌力量,必要时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3、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等也会增加坠积性肺炎的风险。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困难。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管理,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同时加强肺部护理,预防感染。
4、治疗方法
- 体位引流:通过调整体位,利用重力帮助肺部分泌物排出。例如,将床头抬高30度,或采用侧卧位。
-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抗病毒药物。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
- 呼吸训练: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尤其是对于长期卧床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通过体位引流、药物治疗和呼吸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改善肺部功能。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