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病人出现中间清醒期通常提示硬膜外血肿可能,需高度警惕继发颅内压升高。中间清醒期主要表现为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恢复,随后再次昏迷,可能与动脉性出血、静脉窦撕裂、颅骨骨折等因素有关。
1. 动脉性出血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中动脉破裂导致,出血速度快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患者初期昏迷后因代偿机制短暂清醒,伴随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紧急进行CT检查确诊,治疗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可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改善脑水肿。
2. 静脉窦撕裂颅脑外伤可能损伤上矢状窦等静脉结构,血液缓慢积聚形成硬膜外血肿。中间清醒期可持续数小时,随后出现瞳孔不等大、肢体偏瘫等脑疝征兆。需通过MRI静脉成像明确损伤位置,采用骨瓣开颅术止血,术后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维持渗透压。
3. 颅骨骨折骨折线跨越血管沟时可造成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颞部线性骨折。清醒期可能伴有短暂记忆缺失或烦躁不安,随后意识状态急剧恶化。需行三维CT重建评估骨折情况,采用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术后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修复。
4. 迟发性血肿部分患者外伤后CT未见明显血肿,但24-48小时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后昏迷,可能与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为意识状态波动性变化,伴随血压波动、呼吸节律改变。需重复影像学检查,治疗采用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
5. 儿童特殊表现儿童硬膜外血肿中间清醒期可能不明显,家长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异常哭闹、拒食等行为改变。因儿童颅腔代偿空间小,病情进展更快,建议家长立即送医。确诊后多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需使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维持营养支持。
脑损伤患者出现中间清醒期属于神经外科急症,须立即送医进行头颅影像学评估。日常护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剧烈活动,监测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禁用含咖啡因饮料以免加重脑血管痉挛,睡眠时保持30度头高位降低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