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后肚子疼可能与术后正常反应、伤口感染、肠粘连、腹腔脓肿、术后肠梗阻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伤口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饮食调整、再次手术等方式缓解。
1、术后正常反应手术过程中对腹腔组织的牵拉和切割会刺激神经末梢,术后1-3天内出现轻微隐痛属于正常现象。疼痛多集中在右下腹手术切口周围,表现为钝痛或牵拉感,活动时可能加重。此时无须特殊处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即可,可尝试半卧位休息减轻腹壁张力。
2、伤口感染细菌通过手术切口侵入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见脓性分泌物。常见于术后3-7天,可能伴随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需及时就医进行伤口清创,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必要时需拆除部分缝线引流。
3、肠粘连手术创伤导致肠管与腹壁或其他器官异常黏连,多在术后1-2周出现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腹胀和排气排便减少。早期可尝试微波理疗促进炎症吸收,严重粘连需使用注射用玻璃酸钠缓解,若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则需粘连松解术。
4、腹腔脓肿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感染扩散可能形成脓液积聚,表现为持续发热和定位明确的压痛。超声或CT可确诊,较小脓肿可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较大脓肿需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
5、术后肠梗阻炎症反应或机械性因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出现剧烈腹痛伴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早期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充营养支持,使用甘油灌肠剂促进排便,若48小时无改善需考虑肠管缺血可能,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每日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肠蠕动,但2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观察体温和伤口情况,若疼痛持续加重、出现呕吐或高热,应立即返院复查。术后1个月需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