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阑尾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低热等表现。
1、右下腹隐痛慢性阑尾炎患者常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较轻但反复发作,进食油腻食物或剧烈活动后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麦氏点附近,按压时可诱发不适感。该症状与阑尾局部炎症刺激神经有关,需通过腹部超声或CT明确诊断。
2、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因慢性炎症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所致。部分患者误以为是普通胃肠炎而延误就诊。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症状。
3、食欲减退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机体消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这与炎症因子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摄食调节有关,需注意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鉴别。
4、低热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37.5-38℃的低热,伴随疲倦感,提示存在持续感染灶。发热多呈间歇性,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发展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5、阑尾压痛体格检查时右下腹可能出现固定压痛,反跳痛不明显。医生可能通过罗夫辛征、闭孔肌试验等特殊检查辅助判断。该体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需与盆腔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区分。
慢性阑尾炎确诊后,症状较轻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反复发作或合并阑尾粪石者建议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排便通畅。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