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和阑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及病因,盲肠炎是盲肠的炎症,而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两者可能由感染、梗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1、发病部位盲肠炎病变位于盲肠,即大肠起始段的囊状结构,邻近回盲瓣。阑尾炎则发生在阑尾,为盲肠末端细长的管状器官,长度约5-10厘米。由于解剖位置相邻,急性发作时疼痛部位可能重叠,但阑尾炎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病因差异盲肠炎多与肠道感染、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相关,少数因肠梗阻或缺血导致。阑尾炎主要因管腔阻塞引发,常见原因包括粪石堵塞、淋巴滤泡增生或寄生虫感染,阻塞后细菌繁殖可导致化脓性炎症。
3、症状特点盲肠炎常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钝痛,伴随腹泻、发热及血便。阑尾炎早期多为脐周隐痛,6-8小时后转移至麦氏点,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反跳痛,严重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4、诊断方法两者均需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超声和CT是主要影像学手段,阑尾炎可见管径增粗、周围渗出,盲肠炎则显示肠壁增厚。阑尾炎诊断中麦氏点压痛和罗夫辛征等体格检查更具特异性。
5、治疗原则轻度盲肠炎可采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阑尾炎确诊后多需急诊手术,传统开腹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均为常用术式,术前可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时须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象和炎症指标。适量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但两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