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酒精性因素、高脂血症、胰管阻塞、药物或毒物刺激等。
1、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包括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胆石症患者由于结石堵塞胆总管下端或胰胆管共同通道,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胆道感染时细菌毒素可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胰腺,诱发炎症反应。患者常表现为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
2、酒精性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进胰酶提前激活,同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酒精代谢产物还能增加胰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患者多有长期酗酒史,腹痛多位于中上腹,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治疗需绝对戒酒,给予抑酶药物如注射用生长抑素,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
3、高脂血症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mmol/L时,乳糜微粒可直接阻塞胰腺微血管,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腺泡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此类患者多有肥胖、糖尿病或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腹痛程度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治疗需严格低脂饮食,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脂,必要时行血浆置换快速降低甘油三酯。
4、胰管阻塞胰管阻塞可由胰腺肿瘤、壶腹部肿瘤、胰管结石或先天性胰管畸形导致,使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内压力增高引发腺泡细胞损伤。患者腹痛常呈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消瘦、黄疸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恶性肿瘤需手术切除,良性狭窄可行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
5、药物或毒物刺激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雌激素类药物等可通过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诱发胰腺炎。有机磷农药、蝎毒等毒物也可损伤胰腺组织。患者多有明确用药或毒物接触史,腹痛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给予大量补液促进毒物排泄,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液抑制炎症反应。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期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酒对酒精性胰腺炎至关重要,高脂血症患者需长期服用非诺贝特胶囊等降脂药物。定期复查血淀粉酶、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表现时需警惕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