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可通过调整液体摄入、补充钠盐、治疗原发病、使用利尿剂、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疗。低钠血症通常由水分摄入过多、利尿剂使用不当、心力衰竭、肾上腺功能不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调整液体摄入限制每日水分摄入量有助于纠正稀释性低钠血症。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1000-1500毫升,避免饮用大量低渗液体。对于慢性低钠血症患者,可逐渐减少水分摄入,防止血钠浓度快速波动。同时需注意观察尿量变化,若出现口渴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评估。
2、补充钠盐轻中度低钠血症可通过口服钠盐纠正,如服用氯化钠片或增加饮食中盐分摄入。严重低钠血症需静脉输注高渗盐水,常用3%氯化钠注射液,输注速度需严格控制。补钠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钠浓度,24小时内血钠上升幅度不宜超过8-10mmol/L,避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3、治疗原发病由心力衰竭引起的低钠血症需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改善液体潴留,同时限制钠盐摄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可选用托伐普坦片拮抗抗利尿激素作用。原发病控制后,血钠水平多能逐渐恢复正常。
4、使用利尿剂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促进钠排泄,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低钠血症。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变化,及时补充钾、镁等矿物质。对于肾性失钠患者,需谨慎使用利尿剂,避免加重钠丢失。
5、血液透析严重低钠血症伴肾功能衰竭或水中毒时,需进行血液透析快速纠正电解质紊乱。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平稳调整血钠浓度,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透析后需继续监测血钠水平,防止反弹式低钠血症发生。
低钠血症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含钠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出汗较多时可饮用含电解质的功能饮料。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调整利尿剂剂量。若出现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