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输尿管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结晶沉积形成,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水分摄入不足、代谢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手术取石。
1、饮食不当
高盐、高蛋白、高糖饮食会增加尿液中的钙、草酸和尿酸浓度,促进结石形成。建议减少盐分摄入,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摄入。
2、水分摄入不足
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矿物质更容易结晶形成结石。每天应保证至少2-3升的水分摄入,尤其是在炎热天气或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风险。
3、代谢异常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定期体检,发现代谢异常后及时调整饮食或使用药物控制,如服用降尿酸药物或钙调节剂。
4、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结石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遗传性结石病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5、环境因素
长期生活在高温、干燥地区的人群,因出汗多、尿液浓缩,结石发病率较高。注意环境湿度调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必要时使用加湿器。
6、药物治疗
对于较小的结石,医生可能会开具排石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帮助放松输尿管并促进结石排出。
7、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适用于中等大小的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更容易随尿液排出。该方法无需手术,恢复较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8、手术取石
对于较大或位置特殊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方式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和复发。
输尿管结石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和医学干预多方面入手。定期体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结石的关键。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