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腹痛可能与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黏膜损伤、尿毒症性腹膜炎、药物副作用、继发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因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代谢废物蓄积,进而引发多系统症状。
1、水电解质紊乱尿毒症患者肾脏排钾能力下降,易出现高钾血症刺激胃肠平滑肌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同时低钠血症可导致肠壁水肿,加重腹胀感。需通过血液透析纠正电解质失衡,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的摄入。
2、消化道黏膜损伤尿素氮经唾液分解形成氨,会腐蚀胃十二指肠黏膜,引发糜烂性胃炎或溃疡。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康复新液等保护胃肠黏膜。
3、尿毒症性腹膜炎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因操作污染引发感染,表现为全腹压痛反跳痛伴发热。腹水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立即暂停透析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必要时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
4、药物副作用部分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咀嚼片可能引起便秘性腹痛,促红细胞生成素则可诱发肠系膜缺血。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症状。
5、继发性感染免疫力低下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胆道感染,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下腹部,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需完善腹部CT检查,确诊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尿毒症患者出现腹痛时应记录疼痛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肾损伤。日常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采用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透析期间注意导管护理。建议每周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腹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血便时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