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后肛门处出现肿块可能是痔疮脱出或直肠脱垂引起的,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主要处理方式有温水坐浴、局部用药、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1、温水坐浴每日用40℃左右温水浸泡肛门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对于早期痔核脱出或轻度直肠黏膜外翻,坚持坐浴可使肿胀组织回缩。注意保持水温恒定,避免烫伤皮肤,水中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稀释液。
2、局部用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含人工麝香、冰片等成分,能消肿止痛;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可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普济痔疮栓含地榆炭等止血成分。药物需清洁肛门后使用,膏剂应均匀涂抹于脱出物表面,栓剂需完全推入肛管内。孕妇慎用含麝香制剂。
3、手法复位洗净双手后垫纱布轻柔按压脱出组织,配合深呼吸放松肛门,顺势将其推回肛管。适用于痔核或直肠黏膜暂时性脱垂,复位后需卧床休息1小时防止再次脱出。若组织水肿严重或发生嵌顿,强行复位可能导致黏膜撕裂,此时应及时就医。
4、硬化剂注射在肛肠科门诊使用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通过内镜引导注入痔核基底部,使血管纤维化萎缩。主要适用于Ⅰ-Ⅲ度内痔,治疗后3天内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若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复查。
5、吻合器手术PPH手术通过环形切除脱垂的直肠黏膜并吻合,恢复肛垫正常位置。适用于反复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术后需控制排便1-2天,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相比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日常应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小时活动5分钟,排便时勿过度用力。出现肛门出血、肿物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时,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排除其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