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肠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属于细菌性炎症。其核心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或出血。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注意补液和营养支持。
1、肠伤寒的病因
肠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沙门氏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遗传因素对感染风险影响较小,但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饮用水不洁等是主要诱因。生理因素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外伤或手术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理上,伤寒沙门氏菌侵入肠道后,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肠壁溃疡甚至穿孔。
2、肠伤寒的症状与诊断
肠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可达39-40℃)、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玫瑰疹(皮肤上的红色斑点)。诊断主要依靠血培养、粪便培养或血清学检测。早期诊断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3、肠伤寒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是肠伤寒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补液治疗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方面,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和蒸熟的蔬菜,避免高纤维和油腻食物。
4、预防与康复建议
预防肠伤寒的关键是改善卫生条件,避免饮用未煮沸的水和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接种伤寒疫苗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康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饮食,并定期复查以确保彻底康复。
肠伤寒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改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及时就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肠伤寒的发生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