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多数可通过家庭常备药物缓解症状,家中常备药物应涵盖退热、止咳、抗过敏、止泻及皮肤护理五类基础需求。
1、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发热的首选药物,适用于38.5摄氏度以上的体温升高。这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感。需注意两种药物间隔使用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脱水患儿慎用布洛芬。
2、止咳祛痰药物:
氨溴索口服溶液和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适用于痰液粘稠的咳嗽,能分解痰液中的黏蛋白。右美沙芬适用于无痰干咳,但2岁以下儿童禁用。咳嗽伴喘鸣音或持续超过1周需就医,警惕支气管炎或肺炎可能。
3、抗过敏药物:
氯雷他定糖浆和西替利嗪滴剂可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皮肤出现紫癜样皮疹或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4、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保护肠黏膜,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是关键。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血便、持续高热或脱水表现需及时就诊,警惕细菌性肠炎或轮状病毒感染。
5、皮肤护理药物:
炉甘石洗剂适用于痱子、蚊虫叮咬等瘙痒症状,氧化锌软膏对尿布疹有隔离保护作用。莫匹罗星软膏用于小面积皮肤感染。皮疹面积扩大或伴随发热需排除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家庭药箱应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开封后的口服液体制剂保存不超过1个月。所有药物需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阴凉处。体温持续3天未降、咳嗽加重伴呼吸急促、腹泻导致眼窝凹陷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锌元素有助于增强儿童免疫力。出现病症时记录症状变化过程,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