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心肌梗塞在正常状态下突然发生,通常与冠状动脉的急性阻塞有关,需立即就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是主要原因,治疗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冠状动脉壁逐渐增厚,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是关键。
2、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异常激活,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吸烟、肥胖、缺乏运动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戒烟、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有助于预防血栓。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在某些情况下会突然收缩,导致血流中断。情绪波动、寒冷刺激、某些药物可能引发血管痉挛。避免极端情绪波动,注意保暖,遵医嘱使用药物,可减少血管痉挛的风险。
4、生活方式调整: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措施。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5、紧急处理: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肌梗塞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有条件时可服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包括控制慢性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