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胃肠减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胃肠道内压力、防止内容物反流、缓解腹胀症状,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胃肠减压是腹膜炎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需配合药物或手术等综合治疗。
腹膜炎患者因炎症刺激常出现肠麻痹,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停止,气体和液体在肠道内积聚引发腹胀。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或肠管,利用负压吸引装置将积聚的气体、消化液及部分内容物引出体外,直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机械性减压可减轻肠壁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退。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减压能减少麻醉过程中呕吐误吸风险,术后持续减压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压过程中引流的消化液性状和量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若引流出脓性液体或血性液体往往提示感染加重或肠穿孔可能。
部分特殊情况下胃肠减压需谨慎,如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插管可能诱发破裂出血,近期消化道手术后患者操作需防止吻合口损伤。减压期间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长期减压可能引起咽喉部不适或黏膜损伤,需定期评估减压必要性。减压管堵塞时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避免暴力操作导致肠管损伤。
进行胃肠减压期间应保持半卧位,避免误吸风险。记录每日引流量及性状变化,观察有无腹痛加剧或引流液异常。配合医生进行腹部体征评估,根据病情调整减压强度。症状缓解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过渡,避免过早进食加重肠道负担。腹膜炎治疗需综合抗感染、补液等措施,胃肠减压仅为对症支持手段,患者须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