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鼻部、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刺激鼻腔、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儿童流鼻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过敏性鼻炎、血液系统疾病、鼻腔肿瘤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向鼻中隔方向持续压迫10-15分钟。儿童需保持坐位稍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呛咳。压迫时用嘴呼吸,不可中途松开检查止血效果。若单次压迫无效可重复进行,多数鼻出血可通过正确压迫停止。
2、冷敷鼻部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前额及鼻根部,促使血管收缩止血。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需保持敷料清洁,不可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该方法适用于外伤或剧烈运动后的鼻出血。
3、保持正确姿势让儿童保持坐位身体前倾30度,头部略低于心脏位置。该体位可降低鼻腔血管压力,防止血液流入咽喉引发呕吐。禁止仰头或平躺,血液咽下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腹痛。指导儿童将口中血液轻轻吐出。
4、避免刺激鼻腔止血后24小时内禁止擤鼻涕、抠挖鼻腔或剧烈运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及热饮。反复出血者需修剪指甲防止无意抓伤。
5、及时就医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出血量大导致面色苍白,或每周发作超过3次需立即就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腔肿瘤引起的出血常为单侧反复发作,伴有鼻塞或面部疼痛。
日常预防需保持儿童鼻腔湿润,冬季可使用凡士林薄涂鼻前庭。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西蓝花、猕猴桃。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教会儿童打喷嚏时张开嘴巴减轻鼻腔压力。记录出血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不可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或鼻腔填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