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病毒侵袭、化学物质、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食物中毒后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勺柄轻压舌根诱发呕吐,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排空。催吐适用于清醒且无抽搐症状者,若误食腐蚀性物质或出现意识模糊则禁止催吐。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避免胃酸损伤口腔黏膜。
2、补充水分腹泻呕吐会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30-50毫升液体,可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水温保持40℃左右为宜。观察尿液颜色,若持续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
3、调整饮食症状缓解后先从流质饮食开始,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易消化碳水化合物,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加重胃肠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恢复肠道菌群。
4、口服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盐酸小檗碱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导致毒素滞留。服药期间忌食牛奶、茶水等影响药效的物质。
5、就医治疗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选择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纠正脱水。重症患者需留院观察肝肾功能,必要时进行洗胃或血液净化治疗。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便于实验室检测。
恢复期保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2周内避免海鲜、生食等高危食品。注意厨房用具消毒,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外出就餐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馆,食物需彻底加热后食用。定期检查家庭成员的手部卫生习惯,特别需监督儿童餐前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