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突然鼓起包块可能由外伤血肿、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或脂肪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冷敷、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措施。
1、外伤血肿:
头部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局部血肿。表现为按压疼痛的柔软包块,可能伴有皮肤淤青。伤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或伴随头晕呕吐需就医。
2、毛囊炎:
毛囊细菌感染引发的红色丘疹,常见于出汗多或卫生不良时。包块中心可见脓头,伴有灼热感和触痛。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3、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肿物,内容物为豆渣样分泌物。包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晰,可能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期需抗炎治疗。反复发作或影响外观者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囊壁。
4、淋巴结肿大:
枕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多与头皮感染有关,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可移动包块。可能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需治疗原发感染灶,如存在长期不消的坚硬淋巴结需排除结核或肿瘤转移。
5、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触诊呈分叶状、质地柔软。生长缓慢且无痛感,极少恶变。直径小于1厘米无需处理,较大瘤体影响活动或美观时可通过脂肪抽吸或手术切除。
日常应注意保持头皮清洁,避免用力抓挠或挤压包块。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饮食上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包块持续增大超过两周、伴随发热头痛或出现破溃渗液时,应及时到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