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皮肤溃烂、足部麻木、伤口难以愈合等症状时,患者要警惕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皮肤破损感染、足部畸形、溃疡形成、坏疽风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1、足部感觉异常糖尿病足早期常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或对温度感知迟钝,这与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有关。患者可能因感觉减退而忽视足部外伤,导致伤口恶化。日常需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完整性,避免赤足行走,选择透气宽松的鞋袜。若出现持续麻木或疼痛加重,应尽早就医评估神经功能。
2、皮肤破损感染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足部微小裂口可能快速发展为蜂窝织炎或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发热,严重时伴随全身发热。需每日清洁足部并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感染初期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但深部感染需静脉用药。
3、足部畸形糖尿病足中期可能出现锤状趾、弓足变形等骨骼结构改变,源于神经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失衡。畸形部位易受摩擦形成胼胝或溃疡。建议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避免穿窄头鞋。物理治疗如足底按摩可延缓畸形进展,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4、溃疡形成足底或趾间反复出现的慢性溃疡是典型表现,创面常呈灰白色伴周围红肿。与局部缺血和神经营养障碍相关。护理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促进愈合。合并缺血时需血管介入治疗改善血供。
5、坏疽风险晚期糖尿病足可能发展为干性或湿性坏疽,表现为组织发黑、恶臭,与动脉闭塞和严重感染相关。需紧急处理避免脓毒症,包括清创术、血管重建等。预防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和定期足部筛查,已发生坏疽者可能需截肢挽救生命。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清洁。修剪趾甲应平直避免嵌甲,发现鸡眼或胼胝须由专业人员处理。选择浅色棉袜便于观察渗液,鞋子需预留足趾活动空间。严格控制血糖在目标范围,戒烟以改善血液循环。每3个月进行专业足部检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须24小时内就医。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下肢长时间下垂加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