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牙通常是指上颌前突或牙列不齐导致的牙齿外突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牙齿前突、咬合异常、面部轮廓改变等症状。
1、遗传因素暴牙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或牙齿排列问题时,子女出现暴牙的概率较高。遗传性暴牙多表现为上下颌骨比例失调,可能伴随开唇露齿、下颌后缩等特征。早期可通过正畸干预改善,严重者需配合正颌手术。
2、口呼吸习惯长期用口呼吸会导致上颌骨狭窄前突,舌体位置异常使牙齿失去舌侧支撑力,逐渐形成暴牙。这类患者常伴有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原发病,表现为牙弓狭窄、前牙唇倾。需先治疗鼻部疾病,再通过肌功能训练矫正呼吸模式。
3、吮指咬物儿童期持续吮吸拇指或咬铅笔等硬物,会对前牙区施加异常压力,导致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移位。这类暴牙多呈现前牙开合,可能伴有牙龈红肿等局部刺激症状。需尽早戒除不良习惯,配合活动矫治器引导牙齿复位。
4、乳牙早失乳牙过早脱落会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邻牙向缺隙倾斜使牙弓长度缩短,继而引发牙齿拥挤前突。常见于龋坏或外伤导致的乳牙缺失,表现为牙列不齐伴深覆盖。需通过间隙保持器维持缺牙位置,后期进行全口正畸治疗。
5、颌骨发育异常上颌骨过度发育或下颌骨发育不足会导致骨性暴牙,表现为上唇短缩、鼻唇角锐利,可能伴有咀嚼功能障碍。这类畸形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佝偻病等全身因素相关,通常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
日常需注意纠正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青少年期可佩戴功能性矫治器引导颌骨发育。成年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评估畸形程度,轻度暴牙可通过隐形矫治改善,中重度需采用固定托槽配合颌间牵引。正畸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硬黏性食物影响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