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的时间应从婴儿期开始,根据我国免疫规划,通常在出生后2个月、3个月、4个月和4岁时分别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接种时间安排是基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和疾病传播风险制定的。
1、出生后2个月:婴儿首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采用注射型灭活疫苗IPV。此时婴儿体内的母体抗体逐渐减少,及时接种可以建立基础免疫。接种后需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如发热或哭闹,一般1-2天内会自行缓解。
2、出生后3个月和4个月: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接种,继续使用IPV或口服减毒活疫苗OPV。这两次接种的目的是强化免疫效果,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OPV具有肠道免疫优势,但需注意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
3、4岁加强免疫:儿童在4岁时接受最后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通常使用OPV。这次接种是为了巩固长期免疫效果,预防学龄前期的感染风险。OPV的群体免疫效应有助于阻断病毒在社区中的传播。
疫苗接种后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若出现高热、持续哭闹、肢体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也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按时完成全程接种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家长应严格遵守免疫规划,及时带孩子进行接种,同时配合社区做好疫苗免疫监测工作。即使在全球已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今天,仍不能放松疫苗接种工作,以防病毒死灰复燃。医务人员应加强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适龄儿童能够及时获得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