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通常在疑似小肠出血、不明原因腹痛、小肠肿瘤或息肉筛查、克罗恩病评估等情况下需要做。小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病变,对诊断小肠疾病有重要价值。
疑似小肠出血是小肠镜检查的常见指征。患者可能出现反复黑便或血便,但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源。小肠镜能清晰显示血管畸形、溃疡、肿瘤等出血病灶,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对于长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若排除其他常见原因,也需考虑小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腹痛持续存在时可能需要小肠镜检查。这类腹痛往往反复发作,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小肠镜可发现小肠狭窄、粘连、憩室等结构异常,也能观察到小肠黏膜炎症改变。腹痛伴随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时更应重视。
怀疑小肠肿瘤或息肉是小肠镜的重要适应症。患者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小肠镜不仅能直接观察肿瘤形态,还能进行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对于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定期小肠镜筛查很有必要。
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评估和随访需要小肠镜检查。这类疾病常累及小肠,内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通过小肠镜可以判断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治疗后复查能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其他少见情况如怀疑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寄生虫感染等,也可能需要小肠镜检查。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需定期小肠镜监测。对于常规检查无法解释的消化道症状,经医生评估后可能建议小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前需做好肠道准备,检查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保持清淡饮食1-2天,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后24小时内不宜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因镇静药物可能残留影响判断力。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对某些小肠疾病的管理很重要。